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思潮][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Michael J. Sandel]
頁: [1]

robinson33 發表於 2014-9-11 09:59 AM

[人文思潮][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Michael J. Sandel]

【書本類型】:人文思潮
【書名】: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作者】:Michael J. Sandel
【譯者】:吳四明、姬健梅
【ISBN】:978-986-134-196-5
【內容】:
看完本書後,針對各章的部分,做了書摘,分享給大家參考:
推薦序:經濟需要重建它的哲學基礎-南方朔
◎自閉經濟學:人們已察覺到,當代主流經濟學雖然將其主張隱藏在所謂的價值中立的市場之下,但它其實是一種強大的意識型態。經濟學自閉在市場的迷思裡,於是錯誤頻頻,並積小成大,金融海嘯其實並不只是少數政府官僚及華爾街肥貓惹的禍,而是整個主流經濟學在自閉裡惹的禍。
◎把一切都視為市場、都用金錢來解決的思考方式,其實已淹沒了整個世界。
◎市場理性以日益走到非理性的反面層面。
◎主流經濟學家完全無視於送禮行為有許多感性因素,他們用錢來代替送禮,已顯示他們在思想上的偏差。
◎人際關係有許多是感情、是道德,是對公平正義的嚮往,以及對更好社會的追求,這些東西是絕對不能買賣的。

推薦序:當所有我們珍惜的事物都能被買賣-張鐵志
◎桑德爾說:「民主並不需要完全的平等,卻需要國民能分享一種共同的生活,重要的是背景和社會地位不同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相遇,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克服彼此的差異,才會在乎共同的利益。」

前言:市場與道德
◎過去三十年來所發生做致命的變化,並不是貪婪的增加,而是市場及市場價值已擴張到非它們所屬的生活領域中。
◎一旦被轉化為商品,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不平等以及腐化。
◎所有東西商品化拿來買賣的結果,使得金錢變得很重要,也加深了不平等所造成的痛苦。
◎有時候,市場價值會排擠掉值得我們關注的非市場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先決定應該是由哪些價值來規範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個領域。
◎市場經濟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建立生產性活動可貴而有效的工具。市場社會則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之下,市場價值滲入人類生活的各面向,把社會關係都轉化為市場的形象呈現。
◎我們想要市場經濟?還是市場社會?
◎有人認為,在現今充滿敵意的政治中充斥著過多的道德信念:太多人懷抱著過度強烈的信念,而且想強迫別人也接受。我認為這是誤解了我們身處的困境。當前政治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有過多關於道德方面的議論,而是過少。我們的政治之所以會呈現過熱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缺乏道德與精神的內涵,無法與人民所關注的重大問題接軌。
◎生活在這個每樣東西都待價而沽的社會中,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第一章 插隊
◎航空公司認為,只要個人都接受相同的全身掃瞄,在安檢隊伍中縮短的排隊時間,應該是航空公司可以自由販賣的一種便利。
◎對經濟學家而言,排長隊去取得商品或服務,是浪費且缺乏效率的,而且這也表示價格體系無法調節供給及需求。
◎市場的勢力擴張。金錢及市場的勢力已愈來愈深入過去原本由非市場機制所規範的生活各層面。
◎我們常會將腐化與不義之財聯想在一起。腐化指的其實不只是賄賂和非法付款。若要腐化某種財貨或社會事物,就是去降低其層次,也就是以較低、而非適當的衡量模式來看待它。
◎市場及排隊,付錢及等待,是分配事物的兩種不同方式,而且每一種適合的活動各不相同。

第二章 獎勵
◎在什麼情況下,市場關係可以反映出有選擇的自由?而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又會具有強制的作用?
◎賄賂之所以令人反感,並不是因為它具有強制性,而是因為它的腐化。
◎腐化的另一層意涵:若是我們以低於其應屬的標準看待一項財貨,就是一種腐化或墮落。
◎有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所提供的不只是一套關於有形財貨的生產及消費的見解,還包括了人類行為的科學。這門科學的核心就是一個簡單但全面性的觀點:在生活各領域,人類的行為可以根據某種假設而予以解釋,那就是人們會衡量在他們面前各選項的成本與利益,然後再決定怎麼做,人們會選擇他們深信將可為自己帶來最大福祉或效用的那個選項。
◎如果賄賂健康有用,那麼擔心它腐化對健康的良好態度,似乎是一種無可救藥的高尚。如果金錢可以解決肥胖的問題,為什麼要拘泥於人為操控的問題?一個答案是,對於我們自身健康適當的擔憂,是自我尊重的一部分。另一個答案較為實際,如果沒有能維持良好健康態度,當獎勵的誘因消失,體重將會回升。
◎賄賂可能會敗壞孩子的道德教育,使他們很難學到感恩的美德。
◎罰款給人的印象是道德上的不認可,而費用只是個價格,無關乎任何道德判斷。
◎美國堅持全球任何強性的廢氣排放標準,都應該包括交易架構,給於各國買賣污染的權利。
◎作者反對這種交易機制,允許各國購買污染權,就會像允許人們付錢亂丟垃圾一樣。我們應該要試著增強,而不是減弱附屬於危害環境行為的道德污名。
◎但是從道德及政治的角度而言,允許富有國家用錢逃避有意義的改變自己浪費習慣的義務,會強化一種有害的態度,那就是,大自然是有錢人的垃圾場。
◎經濟學家常假設,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不過就是設計正確的誘因結構,並令各國去簽署,可是這樣並未掌握到最關鍵的重點,基準很重要。為了對氣候變遷採取全球性的因應行動,我們將需要為我們所共享的自然找到一種新的環境倫理,也就是一套新的態度。無論其效率為何,全球污染權市場將很難培養出約束及分擔犧牲的習慣,而這些都是負責任的環境倫理所需要的。
◎碳補償反映出一種值得讚賞的動力,把我們使用能源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定出價格,而且每個都要一一付出代價,以作為彌補。
◎然而碳補償,可能會變成一種無痛機制,幫某些人逃避從根本上改變習慣、態度和生活方式,而這些都是因應氣候問題時必要的措施。
◎因此,在我們決定是否要將某項財貨商品化時,要考量的不能只是效率及分配的正義,我們必須也要問,市場基準是否會排擠非市場基準?如果是,這是否代表了值得我們關注的某種損失。
◎某些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及南非的生物多樣化部門官員,開始考慮用市場誘因來保護瀕臨絕種的動物。如果民營的牧場主人可以出售狩獵者限量射殺黑犀牛的權利,牧場主人就會想要繁殖、照顧黑犀牛,並趕跑盜獵者的動機。
◎2004,南非獲得允許獵殺五隻黑犀牛的執照,然後將權利賣給狩獵者,換來一隻15萬美元的收益。同時,南非的地主現在由於有金錢的誘因,吸引他們將遼闊的農場,移作野生動物之用,黑犀牛的數目,已經開始回升。
◎獵殺黑犀牛,所追求的是保護某種瀕臨絕種的動物,但手段卻是推動令人質疑的看待野生動物的態度。
◎付錢去射殺海象:
90年代,因努特人領袖向加拿大政府提出一項提案,何不允許因努特人把一部分獵殺海象的權利賣給以大型獵物為目標的狩獵者?被殺掉的海象總數不變,但因努特人可以拿到一筆錢、出任獵人的響導,監督獵殺過程,並像往常一樣,保留海象的肉與皮。這個計畫可以改善當地貧困社區的經濟條件,又不會超出現行的配額,加拿大政府同意該計畫。
◎只要設定配額,市場的邏輯就認定,核准交易許可有助於促進公共福祉。
◎誘因與道德的糾結
◎經濟只不過是一群人,在人生的過程中彼此互動罷了。
◎人們會對誘因有所反應。
◎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礎,基本上,經濟學就是在研究誘因。
◎經濟學就是無法傳遞道德。道德代表的是我們理想中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而經濟代表的則是這個世界實際運作的方式。
◎經濟學是獨立於道德及政治哲學之外的價值中立科學的這種觀念,一直以來都是令人質疑的。可是,今日經濟學傲慢、誇張的野心,讓人更難為這種主張辯護。市場延伸其範圍至生活中非經濟的領域愈多,市場與道德問題的糾葛就愈多。
◎我們想一想經濟效率的問題。為什麼要在乎經濟效率呢?這大概是為了使社會效用擴大到最大極限。所謂社會效用,就是人民喜好的總和。
◎在我們考量是否應該仰賴金錢的誘因時,必須自問,這些誘因是否會破壞值得保護的態度和基準。要回答這個問題,市場推論必須要成為道德推論,畢竟,經濟學家還是必須「依道德而行」。

第三章 市場如何排擠掉道德
◎如果有個嬰兒收養市場,支付市價的人會獲得他們所想要的,也就是一個孩子。至於這個市場是否有道德上的爭議,則是更深一層的問題。
◎經濟學家很難理解送禮是一種合理的社交習慣。
◎送禮是一種「發送訊號」的模式。
◎付出,尤其是用心的付出,可以是一種愛的表達。就表達的角度而言,可以表達心意的好禮物不只是以取悅對方為目的。他應該不只是滿足收禮者的消費性喜好,而應該能反映特定親密關係,吸引並連結接受禮物的人。這就是心意之所以重要的理由。
◎人們對於贈與現金禮的遲疑,主要是由於它是一種「社會禁忌」,這個禁忌破壞了經濟學家對於「美好有效交換」的夢想。
◎禮券代表的是挑選禮物與給現金之間的折衷,他讓選購禮品者能輕鬆一點,也給收禮者更大的選擇空間。
◎出售入學許可會遭遇兩項反對,其一是關於公平性、其二則是關於腐化。
◎一名農夫可能會為了一家溫飽而同意賣掉自己的器官,但這樣的同意可能並不是真正自願的。實際上,他可能是在不公平的情況下,基於自身狀況而不得不這麼做。
◎他們認為,特定的道德及公共財,若進行買賣,就會遭到貶抑或腐化。
◎持公平性觀點的人,強調的是「個人同意」的理想,說的更精準一點,是在公平的基礎上所實踐的各人同意。利用市場來分配財貨的主要論點之一就是,市場尊重選擇的自由,市場允許人們自行決定是否以特定價位賣掉這個或那個財貨。
◎歐伯認為,價格效益有時候會因支持公共利益等道德考量而產生混淆。
◎瑞士的案例:當公益精神勝出時,對於建設整個社會希求,但不受當地歡迎的設施,若想利用金錢誘因以提振支持率,所要付出的代價會高於標準經濟理論所建議的水準,因為這些誘因往往會排擠掉公民責任。
◎為什麼要擔心市場排擠非市場基準,有兩個理由:一個是財政問題,另一個是倫理問題。
◎艾瑞里做過一系列的實驗,說明了付錢要別人做事,尤其是去做一件好事,可能會導致他們付出的心力低於他們免費當志工時的付出。
◎內在動機:道德信念或對手中工作的熱忱。外在動機:金錢或其他有形的報酬。
◎『排擠效應』可以說是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異常現象,因為它代表的是最基本經濟『原則』(提高金錢誘因可以增加供給)的反面。如果排擠效應有效,提高金錢誘因將會降低供給,而不是增加供給。
◎桑默斯發現,經濟學家「非常強調對個人及對個人需求、品味、選擇和判斷的尊重。」接著,他用標準功利主義的角度看共同利益,視為人們主觀喜好的總和:「需多經濟分析的基礎在於,利益是許多個人對於自己幸福衡量的總和,而不是可以在獨立的道德理論基礎的偏好之外進行客觀衡量的。」

第四章 生與死的市場
◎企業為員工投保。因為公司在這些員工身上做了可觀的投資。
◎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絕症保單貼現
◎該產業所交易的,是愛滋病患及其他診斷出罹患絕症者的壽險保單。此一產業的運作方式如下:假設某人持有十萬美元的壽險保單,而他被醫生告知只剩下一年可活,再假設他眼前需要錢來接受治療,或者只是想在僅剩的日子裡,過得好一點。一名投資者表示願意以折扣價向這名病患買下這張保單,比如說五萬美元,並且代為支付每年的保費。等到保單的原始持有人死亡,該投資者便可領取那十萬元的保險金。
◎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然而就保單貼現而言,其財務風險製造出一種道德困境,這在大多數的其他投資上都不會出現。投資者必須希望那個把壽險保單轉賣給他的人早點死。被保險人活得愈久,投資者的投資報酬率就愈低。
◎保單貼現交易並非唯一以死亡為賭注的投資,壽險業也把我們的死亡轉換成商品。不過這兩者有一個差別:以壽險而言,出售保單給我的保險公司,所下的賭注是希望我能活得久一點,而不是死快一點。我活得愈久,該保險公司就賺得愈多。就保單貼現交易而言,財務上的利益正好相反,從保單貼現公司的角度來看,我死得愈快愈好。
◎齊桑按照自己的信念決定投資,而非按照自己的投資來決定信念。這並非典型的利益衝突,其實這是一種道德上被扭曲了的「社會良知投資」。
◎讓收屍人從同胞的死亡獲利,可能會鈍化他的道德敏感度,也會鈍化我們的道德敏感度。
◎死亡賭彩耐人尋味之處在於,作為一種限制情況,它揭露出在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時代,保險這件事的道德命運。
◎人壽保險向來是合而為一的兩件事:為了彼此的保障而分攤風險,以及冷酷的賭博,針對死亡而做的防備。
◎保險,是一種減輕風險的方式;賭博則是追求風險的方式。
◎恐怖攻擊行動的期貨市場
◎五角大廈認為,期貨交易不僅能有效預測商品價格,也能有效預測選舉的結果和好萊塢電影的票房。研究指出,市場在蒐集零散乃至被隱藏的資訊上極端有效,及時而且有效率。期貨市場證明自己擅長預測如選舉結果之類的事,往往更優於專家的意見。
◎就預測而言,市場具有一項勝過傳統情報蒐集的優點,那就是市場不會蒙受官僚和政治壓力所造成的資訊扭曲。
◎隨著「市場至上」的觀念高漲,捍衛此計畫的人士道出了一種市場信仰的新信條,此一信條隨著金融時代而出現。市場不僅是生產貨物與分配貨物最有效的機制,也是聚集資訊與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
◎有時候我們會決定忍受一種腐蝕道德的市場作法,是因為考慮到它所提供的社會利益,人壽保險起初就是這樣的一種妥協。

第五章 命名權
◎棒球紀念品變成了商品,此一轉變改變了球迷與球賽之間的關係,也改變了球迷之間的關係。
◎運動紀念品市場、命名權和空中包廂的興起,反映出自由市場所驅動的社會。
◎「錢球」並沒有毀掉棒球,卻讓球賽失色。這彰顯了這本書想要表明的一點,關於各種貨物及活動,讓市場更有效率,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是一種美德。真正的問題在於引進這種獲那種市場機制是會改善,還是會損害球賽的好處。
◎放任主義會招致兩種反對意見:其一是關於脅迫與不公;其二則是關於腐化與墮落。
◎因此若要決定廣告該出現在哪些地方、不該出現哪些地方,我們不能只是討論所有權和公平性的問題,也得討論社會事務的意義何在,以及這些社會所牽扯的財貨。
◎有些事情對於社會有秩序的運作是如此根本,與社會的尊嚴如此密不可分,以致傳統上這些事情只能交付給那些由我們全體一起聘僱的人,他們的裝備也由我們全體來提供,為的是共同的公共利益。執法就是這樣的一種功能,至少過去是如此。
◎當市場把人區隔開來。
◎在這貧富益發不均的時代,把所有的東西都市場化,意味著富裕之人與收入不豐之人漸漸過著隔離開來的生活。
◎市場的問題其實是關於「我們想要如何共同生活」的問題。我們想要一個一切都可待價而沽的社會嗎?抑或社會上還是有某些道德性與公民性的財貨,是市場不會尊崇,但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書背
◎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面向,大舉侵入了原本非屬市場的領域。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一旦事物變成了商品,就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什麼」。過去我們不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也許這個「什麼」,正是建構一個美好社會所不可或缺的。

【讀後感想】:
整本書看完、做了書摘之後,對自己產生很大的衝擊與反思。原本以為它是一本休閒的書,可是讀完之後,發現並不是如此。裡面所闡述的東西,例子簡單,可是背後的意義,卻是很深沉的概念。
感覺上,我們好像一直活在被蒙蔽的社會環境。「市場」這個概念,對我們而言,原本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價值、一個觀念,是對的。可是桑德爾給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真的是這樣嗎?
從前言開始,桑德爾拋出一個話題,就是「市場與道德」,看似簡單的命題,可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是市場?什麼是道德?然後當市場與道德開始接觸之後,會產生甚麼火花,其實我們從來沒有思考。或許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思考,所以當市場開始侵蝕道德的同時,我們竟然也默默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這就是作者想要提醒我們的地方。
而第一章、第二章,就是桑德爾從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市場」的概念,已經「道德」開始產生糾葛,而我們卻無動於衷。而第三章,桑德爾開始闡述,市場是如何的排擠道德。個人覺得,並不是市場直接去影響、排擠道德,而是人的信念,被市場影響。因為人沒有主見,相信外在資訊,所以當環境充斥著市場的功利思潮,人就會產生迷思,覺得「功利主義」的市場型態是好的,然而拿來運用,可是過度的運用,讓市場概念無形之中,不斷膨脹,反而進入道德領域,漸漸的影響我們的判斷,進而產生混淆。例如書中提到的「送禮」,單就這件事本身,它是一件傳遞訊息的工具。可是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送的人,內心有一套計算,接受的人,內心亦有另一套計算,那麼整件送禮過程,就是利益的交換。可是換個角度,如果送禮的人,內心是良善的、正面的思考,而接受的人,亦是用歡喜、感恩的心去接受,那麼整件事,就會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個人想,這就是桑德爾想要傳達的意念,不要用市場價值去判斷一切非市場的道德標準。
第四章與第五章,一樣是透過例子來說明,市場概念,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衝擊與影響。所以桑德爾最後才提醒我們,我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型態。這取決於我們的思考與判斷。個人看完之後,雖然文字簡單,可是背後的意義很深遠,可以讓我們不斷反思與檢證。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nomuralau 發表於 2014-9-25 01:15 AM

其實他的書小弟都建議念過財政學(或稱公共經濟學)再來看
收獲會更多
因為財政學只講兩件事:如何達到效率或公平
要達成效率,就必須犧牲公平
要達成道德上的公平,就必須用強制手段介入
這樣又違反古典經濟學派的效率原則
這本書不講那些財政學學派,而教人如何思考
雖說是好書,但如果你去先弄懂財政學再回來思考
你的思考會更具批判,而不是天馬行空哦

TIBERLANSUN 發表於 2014-9-25 02:39 AM

有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向的確是好的
讓一個人不會太單方面 太抱持著一種思考方式就批判整個世界
用不同的觀點來刺激思考 去從不同面向理解世界

lhongtingt 發表於 2014-9-30 10:03 PM

這本書真的挺不錯的,是本好書

lhongtingt 發表於 2014-10-1 07:20 PM

同意推薦反而莫名其妙還要被扣分,這到底是什麼標準。完全憑個人主觀評斷?<br><br><br><br><br><div></div>

riverchou 發表於 2014-10-2 10:35 PM

看了在台大的演講,真的覺得啟發人心,簡單的例子卻道出深刻的矛盾

stu891231 發表於 2014-10-22 10:42 AM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所有讀,
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思考的鍛鍊
同時對於現代社會的價值討論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
雖然讀起來有些累就是了XD

貓熊大 發表於 2014-10-22 01:42 PM

感覺是本好書,很喜歡這類沒有絕對對錯的書籍
人生有些事情真的在學校沒有教,似乎好像就不當一回事,直到遇到後
如果早一點知道,是否遇到時能少犯一點錯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