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妙新世界》品讀
頁: [1]

Blackstone502 發表於 2015-4-4 08:20 PM

《美妙新世界》品讀


基本信息:作者赫婿黎,譯林出版社2000版。
    作者是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主義的忠實支持和傳播者赫婿黎的孫子(事實上《天演論》主要還是翻譯於這位生物學家對達爾文主義的詮釋而並非是達爾文本人的《物種起源》),作者本人或許沒有爺爺那麼出名,但是在我看來,寫出這本書足夠讓他名揚後世了。
        嚴格劃分,這本書屬於科幻小說的範疇,當然有的人會和我爭論說這本書更大程度上屬於政治幻想小說,然而,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作者對未來的技術進步的基本設計,作者設想的政治體制則完全無法建立。這裏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澄清壹個概念,就是科幻小說並不壹定要以技術進步的設想為主體內容,事實上凡以設想的技術為故事基礎的小說均可以認為是科幻小說,事實上現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科幻小說都並非是以技術進步為主題的,這方面的典型如《事關良心》,它的主題就是先進技術和壹個烏托邦的沖擊下信仰的問題。從而,我們可以認為,《2046》無疑也是壹部科幻電影。
        小說幻想了未來的社會狀態,壹個技術高度發達,物質文明極其先進的文明社會。人種全部由人工培育,政府在胚胎階段進行調節,刺激,將人種在胚胎中就分成五個等級,在人們年幼時不斷的進行潛意識教育使人們完全安於現在的狀態,讓人們下意識裏反感壹切書本和花朵(書籍傳播思想造成不穩定,花朵使人們熱愛自然而影響消費),社會物質生產高度發達,壹切物質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從而不會有絲毫的激動產生(因為激動影響穩定),“社會,本份,穩定”成為最高的道德,這樣,從儒家的大同社會,我的絕聖棄智,柏拉圖的理想國,到托馬斯的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全部都實現了,從而,人類的全部理想和希望也都在這裏被消滅了。
        這部小說是壹部反烏托邦小說,這個概念可能沒有完整統壹的詮釋,而且這個概念還涉及到當時的社會思想狀況。本書成書於1931年,再版於1947年,這段時期這是歐洲走向極權主義和戰爭的時期。我們知道烏托邦壹詞語出英國哲學家托馬斯.莫爾的同名著作,作者在書中描述了壹個叫做烏托邦的小島,島上的居民過著壹種壹切道德家和哲學家所向往的理想生活——藐視財富、共產均分、崇尚高尚的生活,這部著作被認為是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原型,於是烏托邦壹詞往往象征著對美好完美的社會的向往,也是大部分左翼知識分子對社會主義理想追求的原始思想動力。蘇聯的建立使人們看到了建立這樣壹個完美社會的希望。然而,這種希望很快就被斯大林的鐵腕政治所粉碎,西方社會中即使是極左的知識分子在蘇聯都會感到失望,這壹點,看看薩特,羅曼.羅蘭等人的回憶錄就知道了,人們發現這樣的壹個所謂的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面目,更可怕的是,德意日等法西斯極權主義國家的建立,使人們看到這種所謂的烏托邦的極端狀態是多麼的可怕。尤其是納粹德國,假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名,對全社會進行思想洗腦與控制(當然這三國主要的思想控制武器還是民族主義)。不過這還不是反烏托邦思想來源的全部,其實在壹戰之後,人們就已經看到這種全社會的思想混亂和無序是多麼的可怕,而造成這種狀態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又是多麼的可憎(這方面比較典型的小說有《西線無戰事》)。
        在這種社會狀態下,西方社會對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等詞匯會是壹種怎樣的感情,就不難理解了。很多人意識到,“往往使壹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希望把它變成人間天堂”,所以在這部著作的前面,作者引用了這樣壹句話:看來烏托邦要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容易實現。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己面對著壹個更痛苦的問題:怎樣去避免它的終於實現?……烏托邦是會實現的,生活正向烏托邦前進。壹個新的世紀也許可能開始,那時的知識分子和有教養的階層會夢想以種種方式逃避烏托邦,返回非烏托邦的社會——那兒並不那麼“完美”,卻更自由。
        所以,反烏托邦便是這部著作的主題,然而最根本上的,這部著作所反對的還並非是烏托邦本身,而是假著建設烏托邦的名義對公民的自由加以剝奪。尤其是在這種現代社會技術不斷進步的情況下,難保會有狂人做出這種事情中來(事實上二十世紀有人提出利用電擊和催眠的方式對全社會進行洗腦以消滅壹切的不穩定)。而二十世紀盛行壹時的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也讓人們看到了利用政府力量達到全社會洗腦的可能性。
        對於我們今人而言,這種威脅似乎更小了,這部著作看起來也不過是壹部過去的危言聳聽。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是在現在,這部著作在當代仍然有警示的意義。對異議思想和行為的不寬容,處處提倡和諧和穩定,即使是在最自由的地方,也難免看到這種現象,更何況從來就不理解寬容壹詞的中國人中間呢?誠然,從本性來說,我們誰都反感異議思想和行為,都容易把和我們不同的東西稱為非主流之類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個社會完全依照我們的構想建立,同樣是壹件可怕的事情,因為壹個單調的社會最終將對建立它的人本身也會造成傷害。這本書的另壹個啟示就是,且不可以迷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教條,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從中應該也可以讀到更多的東西,本人也就不多話了。另外,這是壹本不算太厚的小說,讀起來也應該不會太費力。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